曾国藩:心存敬畏,行有所止! 曾国藩:心存敬畏,行有所止!
07-15 来源:今日抢先 点赞:0 阅读:0 评论:0
曾国藩一生颇为传奇,农村出身,十年七迁,连升十级。 毛泽东曾评价他:“愚于近人,独服曾文正公。” 但相比他的功绩,他的做人做事之道,更值得我们去学习。
心存敬畏
曾国藩做事常怀敬畏之心,事必躬亲,从不敷衍了事。 每天从早到晚不停地工作,公文都是自批自拟,很少假他人之手。 军务和政务上也是如此,直到晚年右眼失明,依旧坚持熬夜批阅。他任直隶总督时,结过的案子更是有四万一千多件。 曾国藩做人更是心存敬畏,不被私心杂念所扰,不为个人名利所累。 成为朝廷重臣之后,在下属面前依然彬彬有礼,不摆架子。
“心存敬畏”并不是胆小怕事,而是发自内心的尊敬。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里,我们更要心存敬畏。 保持着谦逊平和,不分心,不浮躁,坚守做人做事的底线。 一个缺少敬畏之心,毫无底线的人,最终一定会自食其恶果。
言有所戒
年轻时的曾国藩,很喜欢和人争论,表达自己的观点。 有一次曾国藩父亲过生日,曾国藩的好朋友郑小珊前来祝寿。 当时的曾国藩刚入翰林院,得意忘形,拉着小珊夸夸其谈。 他有的说没的也说,不知哪句话惹恼了郑小珊,郑小珊愤怒离去。
在父亲的生日宴会上,惹得好友愤然离席,曾国藩被父亲批评了一顿。 事后,曾国藩也察觉到了自己的错误,在日记中列出了自己的三大错: 一是平常就自以为是;二是嘴上说话没有把门的;三是明明说话得罪了人,还跟人强辩。
此后,曾国藩不仅自己以“多言”为戒,还常常劝子弟“戒多言”。 “戒多言”是一种遇事不纠缠、少争论的智慧,可以避免祸从口出、乱从口出。 言多之人,往往少思,这样就很容易出错,还会得罪人。少言之人,显得沉稳谦逊,更容易获得别人的尊重和信赖。
行有所止
人生在世,有些事情可以做,有些事情绝对不能做。 如果一件事情触碰到了底线,违背了原则,那就一定不能去做。 曾国藩在官场人脉很广,经常会有人带着礼物来拜访他。 他不想违背自己的原则,也不能拂了别人的面子,通常只挑一些不起眼的小物件留下。 鲍超曾送他十六包金银珠宝,但他只从中挑了一个小毡帽收下。 近权势名利,而不为之动心者更清高; 通计谋权术,而不去使用则更可贵。
人生在世,总有些原则要坚持,所以面对诱惑时才会有所“止”。 “止”并不是无所作为,而是有原则、有底线,懂得适可而止。 人情世故很难应付,但无论如何,都别忘了自己的初心。
猜您喜欢:
相术高手实战经验总结归纳 文/炬东老师(搜录)面相一百招,招招厉害!文/炬东老师
男人左眉头有痣代表什么 左眉头痣运势不好
男左眉头前方有痣好不好 左眉头痣财运不好
女手相图解 右手 婚姻线 长嫁人较早
女手相图解感情线 太短不专一
曾国藩:心存敬畏,行有所止! 曾国藩:心存敬畏,行有所止!
《冰鉴》为读者打造一条走近曾国藩的智慧之道,感受他独到的识人、用人策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