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在心中:印光大师在振兴佛教,尤其是净土宗,是对近代佛教影响最深远的人物之一。
09-24 来源:今日抢先 点赞:0 阅读:0 评论:0
一百多年前,在陕西郃阳(今合阳)县,孟庄乡赤城村,有这样兄弟二人,俩人都喜欢吃斋念佛,远游修道。但由于家境不好;一是父母年迈,二是妹妹年幼,三是老大的媳妇还有病在身,长年需要有人照顾。因此,一直未能成行。
一天,有一位高僧来村里化缘,弟兄二人见了非常高兴,决定要拜其为师,并将家中难处诉说了一遍。高僧听了,沉默良久,而后双手合十,微闭双目,喃喃自语:“舍得,舍得,没有舍哪来得呢?可惜目前你们二人悟性还不够,十年之后我会再来。”说完,飘然而去。
听了高僧的话,哥哥仿佛是幡然醒悟、茅塞顿开。当天便手持经书,背了行囊,与父母病妻决绝而去。可弟弟望望父母,再看看病嫂,还有年幼的小妹,终归是放心不下,只好一个人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任。
一晃,十年过去了。哥哥归来,口诵佛经,念念有词,仙风道骨,略见一斑。再看看弟弟,弯要弓背,面容苍老,神情呆滞,反应迟钝。
然而,令人惊奇的是,十年前那位高僧竟也如期而至,当问及兄弟二人收获时:哥哥说:“这十年我游遍了高山大川,走遍了寺庙道观,背诵真经千卷,感悟万万千千。”
弟弟说:“十年内,我送走了老父老母,为兄嫂寻医问药,身体得以康复,又操持小妹成家立业。但终因劳累,无暇诵读经书,所以,今生恐与大师无缘。”
高僧听了,微微一笑,立刻决定收弟弟为徒。哥哥一听,大惑不解,急忙追问缘由。
高僧说:“佛在心中,不在名山大川;心中有善,胜读真经千卷;父母尚且不爱,谈何普度众生?舍本逐末,你终致与佛无缘。”
于是,被高僧收为弟子的这个弟弟,就是民国四大高僧之一——印光法师。
印光法师(1861-1940)法名圣量、字印光、俗姓赵、名丹桂、字绍伊、号子任。自称常惭愧僧,又因仰慕佛教净土宗开山祖师——当年在庐山修行的慧远大师,故又名继庐行者。
印光大师在振兴佛教,尤其是净土宗,可谓居功至伟,是对近代佛教影响最深远的人物之一。
大师在佛教徒中威望极高,与近代高僧虚云,太虚,谛闲等大师均为好友,弘一大师更是拜其为师,在当代净土宗信众中的地位至今无人能及。被尊为净土宗第十三祖师。
大师留给后世的无上法宝《印光法师文钞》前后三编,共计一百多万字,是净土修行人的指路明灯,被誉为“小藏经”。后人将其与虚云、太虚、弘一并列,合称为民国四大高僧。